8月28日,青岛延安路一间十余平方米的工作室里,51岁的退伍老兵王正宇正全神贯注地摆弄着军事模型。他手持镊子夹着砂纸钱龙配资,小心翼翼地打磨坦克装甲车模型的细炮筒,待边角光滑后,精准将其嵌入发射位置。看着眼前成形的模型,他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。
这里是王正宇的“军事乐园”。展柜中整齐陈列着数十件军事模型,凝结着他十多年的心血,其中有他童年时的作品。回溯过往,1992年他从杭州远赴青岛参军,成为一名海军战士;之后赴军校深造,毕业后重返青岛军营;直至2016年转业,他对军事装备的热爱从未消减。转业后,为延续这份情怀,他特意租下这间工作室。在这里,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模型爱好者,时常相聚交流创作心得,共享这份独特的热爱。
展开剩余85%王正宇拼接时小心翼翼。
从军旅岁月到转业生活,二十余年间,王正宇亲眼见证了中国军事装备的跨越式发展,这份深切感触也尽数融入模型制作的每一个细节。“想让孩子们透过模型,看见祖国国防的强大。”带着这份心愿,他常受邀走进小学、高校,手把手教学生拼装航模,细致讲解军事知识,用指尖的匠心传递国防热情与爱国情怀。
王正宇定期清理自己制作的潜艇模型外部。
谈及即将到来的九三阅兵,王正宇眼中满是喜悦和期待,“盼着在电视上看到新型装备亮相,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骄傲!”方寸模型之间,藏着一位老兵对国防事业最质朴、最深厚的守望。
王正宇表示,军事模型制作,就是将国防教育融入指尖创作的生动实践。从精准复刻战机的每一处纹路,到细致拼装舰艇的传动结构,制作者在打磨、拼接的过程中,能直观感受我国军事装备的技术迭代与设计智慧,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国防科技的认知。
王正宇与军事模型好友一起交流作品。
这份创作热情更能转化为国防教育的桥梁。正如退伍老兵王正宇这般,爱好者们带着亲手制作的模型走进校园,用趣味十足的拼装讲解替代枯燥说教。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,既能了解装备性能,又能触摸国防发展脉络,“热爱祖国、致敬国防”的种子,也悄然播撒进年轻一代的心田。方寸模型间,不仅凝结着对军事文化的热爱,更成为传递国防知识、厚植家国情怀的独特纽带,让国防教育从“纸上谈兵”变为可触可感、深入人心的生动体验。
王正宇早期做的军事模型作品。
用于军事模型喷漆的调料。
王正宇拼装的军事模型作品。
王正宇拼装的坦克装甲车。
坦克装甲车下方的履带也是一点点拼接制作。
王正宇小心翼翼安装拼接潜艇模型的零件。
王正宇拼装坦克装甲车零部件。
王正宇的部分作品
王正宇经常在工作间埋头干一天。
王正宇制作的军事模型飞机
王正宇与孩子一起拼装的场景模型。
早期的军事模型
王正宇在高校给学生讲解军事模型。
(半岛全媒体记者 何毅)钱龙配资
发布于:山东省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